“入世”谈判,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开放融资租赁市场(leasing market)的要价,催生了中国融资租赁业的起死回生。2007年后,面对“入世”5年保护期的结束,要对外资银行开放融资租赁的压力,推动了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本土商业银行开放融资租赁市场的尝试。由此而带来了中国融资租赁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但是,目前还有相当比例的融资租赁交易未能真正体现以设备主的资产融资的特性,这值得我们深思。
规模高增长
一国融资租赁交易规模的总量,是衡量一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大小的基本指标。相对于我国经济总量的水平,“入世”前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规模是很小。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融资租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曾经为我国利用外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融资租赁业在“入世”前夕,因承租企业严重的租金拖欠,而经历了极为艰苦的阶段,并因此在国内外造成了诸多的不良影响。2001年“入世”前夕,中国只有5家融资租赁公司能够正常开展业务。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处于休整和缓慢恢复期,根据2007年6月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讲话中引用的数据:2005年底,中国的租赁业务规模在42.5亿美元左右,排名全球第23位,租赁渗透率为1.3%,租赁业务规模与GDP之比约为0.16%,全球排名第50位。
2005年,我国对国内投资人开放了融资租赁市场,2007年,为应对中国WTO协定中允许外资银行在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规定,银监会所颁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的一个核心变化是,“从2007年3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受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可以控股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公司”。由此开启了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新篇章。
2007年至今的5年间,我国融资租赁交易规模高速增长,在全球的总规模排名由2008年的世界第8位(比2007增长87.5%),到2009年的第4位(比2008增长86.7%)。根据《2012年世界融资租赁年报》的统计,中国2010年融资租赁交易额跃居世界第2位(比2009增长53.9%)。
最近两三年,中国融资租赁的交易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融资租赁公司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已有融资租赁公司近290家。第二,本土出租人,主要是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都很高。第三,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实施的刺激投资政策为租赁业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空间。
成熟度较低
但是,一个市场的成熟,不能仅仅用规模和增长速度来衡量。
相对于交易规模的快速提升,反映一国融资租赁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融资租赁渗透率,我国依然徘徊在接近4%的水平,与比较成熟的融资租赁市场国家20%的水平,还相距甚远。
反映一国融资租赁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地位的指标融资租赁投资与GDP之比,我国的比率,虽然在近3年得到显著提高,但与东欧转制国家近10年维持在5%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在我们这些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通道的国家中,设备投资需求旺盛,而在我国设备投资总量中,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而取得的设备比例还很低。
此外,如果考虑到我国融资租赁交易中租赁物的实际情况,若严格地按照国际可比口径计算,我国的融资租赁交易额,实际上应远远小于现在所估计的水平。这是因为,国际上在统计融资租赁交易额时,仅统计以各类设备等动产为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交易。而我国近年来的交易中,许多偏好于做大单的公司,其所做的业务是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等不动产的融资租赁。严格地讲,这部分交易,名为租赁,实为抵押贷款。
所以,我国实际的融资租赁渗透率和融资租赁投资在GDP中占比,要低于4%和1%的水平。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主任 史燕平)
标签: